枫糖尿病又称槭糖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肌张力增加、惊厥、嗜睡等,依据不同类型的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不一样,其中要以经典型、间歇型较为严重。 枫糖尿病是什么病 枫糖尿病又称支链酮酸尿症,是一种遗传性支链氨基酸代谢障碍疾病。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单基因病。 该病具有严重的临床表现:出生后即发病,患者的尿、汗和耵聍中有特殊的枫糖臭味,婴儿期喂食困难、中枢神经受损和代谢性酸中毒,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枫糖尿病分型及特点 枫糖尿症很罕见,国内发病率约为1/200000-1/300000,多在新生儿发病,早期临床表现多缺乏特异性,多以喂养困难、嗜睡、肌张力增高以及特殊的枫糖尿味为主要的临床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助孕妈妈,出现抽搐、昏迷及全身衰竭的症状。 枫糖尿病是由于体内代谢酶存在缺陷,导致支链氨基酸(主要有亮氨酸、异亮氨基酸、缬氨酸,这三种氨基酸人体不能自行产生,都是从食物中获取而来的)降解代谢出了问题,致使支链氨基酸以及其代谢的中间产物(三种酮酸)在体内蓄积而造成的疾病。这三种酮酸从患者的尿液排出,使尿有甜焦糖气味,好似枫糖浆的气味,故称之为「枫糖尿病」,也称「槭糖尿病」。 枫糖尿病经典型症状-呕吐 这三种酮酸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如肌张力增高、惊厥、嗜睡和昏迷等)、婴儿期喂食困难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如果不及时正确有效治疗,患者常在婴儿期死亡。 枫糖尿病会遗传,遵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规律。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如果夫妻双方无疾病表现,但均携带致病基因,后代有25%的概率得病。 近亲通婚时,夫妻双方基因相似度高,更有可能同时携带致病基因,从而导致后代得病。 枫糖尿病根据代谢酶缺乏和表现的差异,分为五种类型:经典型、E3 缺陷型、硫胺素反应型、间歇型、轻型。前2型通常在新生儿期发病,后3型可以在婴儿期或儿童期的任何时候发病。其中经典型最多见,占到3/4。 经典型(classical MSUD):生后第一周内发病,拒食,呕吐,精神不好,昏迷,角弓反张,肌张力高或肌张力高、低交替出现,尿有烧焦糖味。间歇型(intermittent MSUD):以E2缺陷为主,感染或手术诱发症状出现。为双杂合子有两个不同的突变等位基因。轻型(中间型,mild,intermediate):E1-α,E1-β为主,血亮氨酸400~2000μmol/L,新生儿期以后(5个月后)出现较轻的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B1有效型(thiamineresponsive MSUD):可能是E1-β,或E2突变导致VitB1连接位点变化所致。其他型:为E3亚单位缺陷所致,除分支酮酸外,E3与其他两种酶即丙酮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有关,E3缺陷出现此三种酶功能障碍。不孕不育 典型型枫糖尿病:是枫糖尿病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类型,即使经过治疗而存活,也会有智力低下和神经受损的后遗症。间歇型枫糖尿病:这型患者代谢酶的缺陷并不严重,所以发作呈现间歇性。轻型枫糖尿病:在新生儿期尿中有枫糖味和轻微的症状,以后在患其他疾病时诱发出枫糖尿病,表现与典型型相同,但较轻,维生素B1治疗有效。硫胺素反应型枫糖尿病:硫胺素又称为维生素B1,是支链氨基酸代谢过程中的辅酶。此型表现也较轻,使用维生素 B1 治疗有效。E3 缺陷型枫糖尿病:此型存在多种代谢酶的缺陷,故表现严重。 本病不能根治,但及时正确治疗可使患儿存活,症状可得到改善。临床常见的枫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有饮食治疗、急性代谢危象的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饮食治疗:尽早开始,坚持。若在生后1周内或是严重神经系统损害出现之前开始饮食治疗,有望正常发育。药物治疗:对于硫胺素治疗有效的支链氨基酸患者,可给予维生素B1每日10~1000 毫克。手术治疗:对于典型型枫糖尿病患儿,一经确诊可考虑肝移植手术,术后很快见效,生化代谢恢复正常。饮食治疗:饮食必须限制食物中支链氨基酸的摄入量,但也不能过度限制,需要根据血氨基酸分析结果调整饮食。 避免近亲结婚。如果有枫糖尿病家族史,可通过测定羊水或绒毛细胞酶活性,进行产前诊断,选择性终止妊娠,避免患病的胎儿出生。对于双方父母为 MSUD携带者,建议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助孕技术来生育正常的宝宝。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 技术是已知最有效的可阻断疾病垂直传播从而预防出生缺陷发生的技术,对减少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对具有遗传风险患者的胚胎进行植入前活检和遗传学分析,以选择无该检测遗传性疾病的胚胎植入宫腔,可以有效规避MSUD(也包括其他染色体异常)所带来的风险,从而获得正常胎儿的诊断方法。 (责任编辑:admin) |